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核磁共振检查时不能携带金属物品,主要与磁场干扰、设备损伤、人体安全等因素有关。金属物品可能影响图像质量,导致检查失败,甚至引发设备故障或灼伤风险。
核磁共振成像依赖强磁场和射频脉冲生成人体内部结构影像。金属物品在磁场中可能发生位移或发热,铁磁性金属如钥匙、硬币、皮带扣等会被磁场强力吸附,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受伤。非铁磁性金属虽不被吸附,但可能干扰射频信号,导致图像伪影,影响诊断准确性。植入性金属医疗器械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等可能因磁场作用发生功能异常或局部过热,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含金属的化妆品或纹身颜料也可能在检查过程中发热,引发皮肤灼伤。
检查前需去除所有可拆卸金属物品,包括首饰、眼镜、手机等电子设备。体内有金属材料的患者应提前告知医生,由专业人员评估风险。医疗机构会在检查区域设置明确标识和金属探测装置,确保检查环境安全。特殊情况下可使用无磁金属替代品或调整检查方案,但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
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前应仔细阅读注意事项,配合医护人员完成金属物品筛查。检查过程中保持静止,避免因移动产生伪影。若曾进行过金属植入手术或存在不明金属异物,须主动提供详细病史。检查后及时取回个人物品,确认无金属残留方可离开。对于儿童或行动不便者,家属需协助完成全程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