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经常挖鼻屎可能引发鼻黏膜损伤、鼻出血、感染等问题,严重时可能导致鼻中隔穿孔或颅内感染。挖鼻屎是许多人无意识的习惯性动作,但频繁操作会对鼻腔健康造成多重危害。
挖鼻屎时手指与鼻黏膜直接摩擦,容易导致黏膜表层破损出血。鼻腔内血管丰富且位置表浅,轻微刮擦即可引发出血,长期反复刺激可能形成鼻前庭炎。指甲携带的细菌可能通过破损处侵入,诱发毛囊炎或疖肿,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可能沿面部静脉逆行扩散,严重时引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过度清理鼻腔会破坏黏液纤毛清除系统,使鼻毛倒伏脱落,降低鼻腔过滤和加湿功能。鼻中隔前下部黏膜较薄,长期机械刺激可能导致该区域溃疡甚至穿孔。儿童频繁挖鼻孔可能影响鼻部发育,导致鼻孔不对称。过敏性鼻炎患者挖鼻可能加重黏膜水肿,形成越挖越痒的恶性循环。
保持鼻腔清洁应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替代手指清理,每日1-2次即可维持鼻腔湿润。出现持续鼻出血、脓性分泌物或头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修剪指甲至平滑边缘,避免佩戴尖锐饰品可减少意外划伤风险。冬季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有助于减少鼻痂形成。若存在难以克制的挖鼻习惯,建议通过转移注意力或寻求心理干预进行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