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骨密度检查通常没有明显危害,但可能存在极少数轻微风险。骨密度检查主要用于评估骨质疏松程度,常见方式包括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检查过程中可能产生微量辐射或引发受检者短暂不适,但整体安全性较高。
骨密度检查使用的辐射剂量极低,约为常规胸部X光的十分之一,单次检查对成年人影响可忽略不计。孕妇需谨慎评估检查必要性,因胎儿对辐射更敏感。检查时需保持固定姿势,部分受检者可能出现肌肉僵硬或关节轻微酸痛,通常休息后可缓解。设备接触部位可能因压力产生短暂皮肤压痕,无实质性损伤。极少数受检者可能对检查床材质过敏,出现局部皮肤红疹。
存在严重骨质疏松或骨折高风险人群,检查时体位变动可能导致椎体受压,但操作人员会进行风险评估。装有金属植入物者可能影响部分检测结果准确性,需提前告知医生。儿童青少年除非明确指征,否则不建议常规筛查,因生长发育期骨骼变化可能干扰诊断。对封闭空间恐惧者,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狭小舱体可能诱发焦虑反应。
建议检查前去除身上金属物品,穿着无金属配饰的宽松衣物。检查后无需特殊防护,可正常饮食活动。长期需重复监测者应间隔6-12个月,避免过度检查。日常可通过摄入乳制品、豆制品、深色蔬菜补充钙质,配合适度负重运动维持骨量。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1-2年进行骨密度筛查,尤其绝经后女性和有骨折史者更需定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