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是指5岁以下儿童因牵拉手臂导致桡骨头从环状韧带中滑脱的常见损伤,俗称牵拉肘。
桡骨小头半脱位多因纵向牵拉伸直的前臂引起。儿童桡骨头发育未完全,环状韧带相对松弛,当肘关节伸直位受到牵拉时,桡骨头易从韧带中滑出。典型场景包括家长突然提起儿童手腕、穿脱衣袖时用力过猛等。患儿会立即出现患肢拒动、前臂旋前位固定等症状。
患儿表现为患侧肘部疼痛但无明显肿胀,拒绝使用患肢,前臂呈旋前位固定,不能上举抓物。桡骨头处可能有压痛,但X线检查通常无骨折征象。部分患儿在发病初期会因疼痛哭闹,但多数在复位后症状迅速缓解。
诊断主要依据牵拉史和典型体征,无须常规影像学检查。需与肱骨髁上骨折鉴别,后者多有跌倒外伤史,肘部肿胀明显,X线可见骨折线。对于反复脱位或复位困难者,需行X线检查排除骨折或先天性畸形。
常用旋后复位法:一手握住患儿肘部,拇指压住桡骨头,另一手握腕部稍牵引并旋后,听到弹响即复位成功。复位后患儿可立即缓解,15分钟内恢复上肢活动。若首次复位失败,可尝试屈肘旋前法。禁止暴力操作,避免造成医源性骨折。
避免突然牵拉儿童手臂是预防关键。家长需注意抱孩子时托住肘部,穿脱衣服时轻柔操作。对反复脱位患儿,可短期用三角巾固定1-2周。4-5岁后随着桡骨头发育,复发概率显著降低。若年长儿童频繁脱位,需排查韧带松弛症等基础疾病。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掌握正确抱姿,避免单侧提拉儿童手腕。患儿复位后24小时内减少患肢剧烈活动,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复诊。平时可通过游戏方式锻炼上肢肌力,增强关节稳定性,但需注意控制运动强度,防止过度疲劳导致关节负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