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下颌淋巴肿大可通过触诊、观察伴随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及病理活检等方式综合判断。常见原因包括感染、免疫异常、肿瘤转移等,需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明确病因。
正常下颌淋巴结直径通常小于5毫米且质地柔软。肿大时可触及蚕豆大小硬结,伴有压痛或活动度下降。自查时用指腹轻压下颌角与胸锁乳突肌前缘区域,单侧或双侧出现异常包块需警惕。注意记录肿块增长速度,短期内快速增大可能提示急性感染或淋巴瘤。
感染性淋巴结炎多伴发热、咽痛等感染灶症状,结核性淋巴结炎可能出现低热盗汗。肿瘤转移常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若合并体重下降或夜间盗汗需排查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引发多部位淋巴结肿大伴关节痛。
超声检查可明确淋巴结大小、血流信号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典型炎性改变表现为皮质增厚伴门型血流。CT或MRI适用于深部淋巴结评估,能发现恶性肿瘤转移灶。PET-CT对鉴别淋巴瘤与反应性增生具有较高特异性。
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异型淋巴细胞增多需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菌素试验、EB病毒抗体检测有助于特定病原体诊断。肿瘤标志物如CA125、CEA异常升高可能提示消化道肿瘤转移。
对于持续4周以上不明原因肿大或怀疑恶性病变,需行细针穿刺或切除活检。病理检查可明确是否为淋巴结核、淋巴瘤或转移癌。免疫组化分析能进一步区分霍奇金淋巴瘤与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
发现下颌淋巴肿大应避免反复按压刺激,保持口腔清洁以减少感染风险。急性期可局部冷敷缓解疼痛,若出现红肿热痛或发热超过38.5摄氏度应及时就医。日常注意监测肿块变化,记录出现时间、发展速度及伴随症状,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建议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避免进食过硬食物造成局部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