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角膜TBI值升高可通过控制眼压、减少角膜机械性刺激、规范使用角膜接触镜、治疗眼部炎症及定期眼科检查等方式干预。角膜TBI值反映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异常,与青光眼、圆锥角膜等疾病相关。
眼压持续升高会改变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导致TBI值异常。建议通过规律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控制眼压,避免剧烈运动或倒立等可能引起眼压波动的行为。合并青光眼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角膜地形图及眼压测量。
长期揉眼、异物损伤等机械刺激可造成角膜结构改变。日常应避免用力揉搓眼睛,佩戴防护镜规避风沙刺激。角膜上皮缺损患者可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促进修复,角膜塑形镜佩戴者需严格遵循每日佩戴时限。
不当使用角膜接触镜会导致角膜缺氧和形态改变。选择高透氧材质的镜片,每日佩戴不超过8小时,夜间必须摘除。出现眼红、异物感应立即停用,并发角膜炎时可短期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抗感染治疗。
角膜炎或葡萄膜炎会显著影响TBI值。细菌性角膜炎需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病毒性角膜炎可用更昔洛韦凝胶。慢性炎症患者可联合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控制炎性反应,同时避免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引发的角膜变薄。
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镜及眼轴长度检测。圆锥角膜高危人群需增加角膜断层扫描频次,早期发现角膜厚度异常时可考虑角膜交联术干预。糖尿病患者应同步监测血糖水平对角膜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需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视疲劳,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深色蔬菜及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进行乒乓球等调节焦距的运动有助于改善眼周血液循环,但高度近视者应避免蹦极等冲击性运动。出现视物变形、虹视等症状时须48小时内就诊,不可自行使用含缩瞳成分的眼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