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耳朵仓眼发炎通常是指耳前瘘管感染,可通过局部消毒、抗生素治疗、切开引流、手术切除、日常护理等方式治疗。耳前瘘管感染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局部卫生不良、反复抓挠等因素有关。
耳前瘘管发炎初期可使用碘伏或酒精对患处进行消毒,帮助减少细菌滋生。消毒时需用无菌棉签轻柔擦拭瘘管开口及周围皮肤,避免用力挤压导致感染扩散。若局部出现分泌物,应先清理分泌物后再消毒。
细菌感染引起的耳前瘘管发炎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药物控制炎症。常用外用药物包括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严重感染时需口服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使用抗生素需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耐药性产生。
若耳前瘘管感染形成脓肿,需由医生在无菌条件下切开引流排脓。术后需定期换药并配合抗生素治疗,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引流后瘘管可能暂时缓解,但容易复发,需注意观察局部变化。
对于反复感染的耳前瘘管,建议行瘘管切除术彻底根治。手术需完整切除瘘管及周围病变组织,术后复发率较低。儿童患者建议在感染控制后择期手术,避免麻醉风险。
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是预防感染的关键,避免用手抓挠或挤压瘘管部位。洗头洗脸时防止污水进入瘘管,出汗后及时擦干。增强体质有助于减少感染概率,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耳前瘘管发炎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帮助增强免疫力。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减少耳部受压或摩擦。未感染时无需特殊处理,但需定期观察瘘管情况,婴幼儿患者家长应加强局部清洁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