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的苦恼是什么

4.68万次浏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精神病人的苦恼主要包括情绪困扰、认知障碍、社会功能受损、病耻感及药物副作用等方面。精神病可能由遗传因素、脑部结构异常、心理创伤、环境压力或神经递质失衡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幻觉、妄想、情感淡漠或行为紊乱等症状。

1、情绪困扰

精神病患者常经历持续的情绪波动,如抑郁发作时的绝望感或躁狂期的过度兴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能在抑郁相时出现自杀念头,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幻觉产生恐惧或愤怒。这些情绪可能伴随自主神经紊乱,如心悸或出汗,需通过心理治疗联合药物如奥氮平片、盐酸舍曲林片、丙戊酸钠缓释片控制。

2、认知障碍

注意力分散和记忆力减退是常见认知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出现思维破裂导致语言逻辑混乱。部分患者存在现实检验能力下降,无法区分幻觉与真实事件。认知功能训练和新型抗精神病药如阿立哌唑口崩片、利培酮口服液有助于改善症状。

3、社会功能受损

疾病导致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不合时宜的言行。社交退缩会加剧孤独感,形成恶性循环。职业康复训练和社交技能培训能帮助恢复社会功能,需家属配合创造包容环境。

4、病耻感压力

社会歧视使患者隐瞒病情,延误治疗时机。部分患者因被贴标签产生自我否定,拒绝服药或复查。公众教育可减少偏见,心理疏导能增强治疗信心,必要时使用抗焦虑药如劳拉西泮片。

5、药物副作用

传统抗精神病药可能引发锥体外系反应如肌张力障碍,新型药物可能导致代谢综合征。部分患者因体重增加或嗜睡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复发。医生会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用药方案如换用喹硫平缓释片,配合运动饮食管理减轻副作用。

精神病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适当进行散步或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家属应学习疾病知识,避免过度保护或指责,定期陪同复诊。社区可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帮助患者重建社会连接,早期规范治疗能使多数患者恢复基本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