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孩子有轻微的多动症可通过行为干预、家庭环境调整、学校配合、心理疏导、必要时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改善。多动症通常与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异常、环境刺激等因素有关。
通过正向强化训练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例如使用代币奖励法,在孩子完成专注任务后给予贴纸或积分奖励。避免惩罚性管教,可制定每日行为清单,将复杂任务拆解为小步骤。建议家长定期记录孩子行为变化,与专业机构合作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
减少家庭环境中的干扰因素,如关闭电视、避免多人同时与孩子对话。建立规律作息时间表,固定用餐、作业和睡眠时段。家长需以身作则保持平和态度,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急躁。可设置安静角供孩子情绪激动时自我平复。
与教师沟通调整教学策略,如允许孩子站立答题、提供橡皮筋等无害减压工具。将座位安排在靠近教师的位置,分阶段布置作业任务。建议家长定期参加学校个别化教育计划会议,共同制定课间活动方案。
通过沙盘游戏、绘画治疗等非语言方式帮助孩子表达情绪。认知行为训练可改善冲动行为,如用角色扮演模拟社交场景。家长需学习情绪管理技巧,避免将焦虑传递给孩子。团体治疗能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当症状影响社会功能时,医生可能开具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托莫西汀胶囊等药物调节神经递质。用药需严格遵循专科医师指导,定期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不建议自行购买中枢神经兴奋剂,禁止通过调整剂量控制行为。
日常需保证充足睡眠和规律运动,如每天进行30分钟游泳或自行车等有氧活动。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锌、镁的海产品和坚果,限制人工色素及高糖食品。建议家长每季度带孩子进行发育评估,避免将正常活泼行为误判为症状。若出现攻击行为或学习能力持续下降,应及时到儿童心理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