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体征主要包括呕血、黑便、贫血相关症状、上腹部疼痛以及失血性休克表现。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可能与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肿瘤、药物性黏膜损伤、血管畸形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接受针对性治疗。
呕血是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表现,血液可呈鲜红色或咖啡渣样,常伴有恶心感。呕血通常提示出血部位在食管、胃或十二指肠近端。出血量较大时,血液可能直接从口腔呕出,颜色较为鲜红;出血量较少或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时,血液与胃酸作用后呈咖啡渣样。患者出现呕血时应立即禁食,保持侧卧位避免误吸,并尽快就医。
黑便表现为柏油样、黏稠发亮的黑色粪便,具有特殊腥臭味。黑便的出现是由于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所致。黑便通常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量在50毫升以上,但出血速度较慢。患者出现黑便时应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就医时提供给医生作为诊断依据。
慢性或中量出血可导致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活动后气促等症状。贫血程度与出血量和速度相关,严重贫血可出现意识模糊、晕厥等表现。医生会根据血红蛋白水平评估贫血程度,轻度贫血可能仅需观察,中重度贫血可能需要输血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上腹部隐痛、胀痛或烧灼样疼痛,疼痛可能与原发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炎等有关。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或间歇性,进食后可能加重或缓解。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少量多餐,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抑酸药物缓解症状。持续不缓解的疼痛需警惕穿孔等并发症。
大量出血时可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为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意识障碍等。休克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危急情况,需立即抢救。患者应平卧,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尽快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医护人员会监测生命体征,评估休克程度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急性期需禁食,出血停止后逐渐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饮食应选择易消化、低纤维的食物,避免粗糙、辛辣刺激性食物。恢复期应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治疗效果。戒烟限酒,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损伤胃黏膜的药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有助于疾病康复。如出现呕血、黑便加重或头晕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