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腰椎间盘突出可通过中药内服、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穴位贴敷、功能锻炼等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通常与长期劳损、外伤、寒湿侵袭、肝肾不足、气血瘀滞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常用独活寄生汤、补肾壮筋汤、身痛逐瘀汤等方剂。寒湿型可用附子桂枝汤加减,湿热型选用四妙丸,气滞血瘀型常用桃红四物汤。药物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辨证开具,避免自行用药。部分患者可能伴随下肢麻木、晨僵等症状。
针刺取穴以督脉、膀胱经为主,常用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等穴位,配合电针增强疗效。推拿采用滚法、按法、扳法等松解腰部肌肉痉挛,但急性期慎用旋转扳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针刺后局部酸胀或短暂疼痛加重,通常1-2天缓解。
走罐沿膀胱经循行部位操作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留罐时间不超过10分钟。刮痧选用牛角板沿夹脊穴刮拭,出痧后需保暖避风。这两种方法适合寒湿型腰痛,但皮肤破损、凝血障碍者禁用,操作后可能出现皮下瘀斑,一般3-5天消退。
将川芎、乳香、没药等中药研末调膏,敷贴于阿是穴或肾俞穴,通过透皮吸收发挥止痛作用。贴敷时间控制在4-6小时,皮肤敏感者需缩短时间。部分患者贴敷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
急性期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五点支撑法、飞燕式等腰背肌训练,每日2-3组,每组10-15次。游泳、倒走等低冲击锻炼有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锻炼需循序渐进,出现疼痛加重应立即停止。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日常应避免久坐久站,使用硬板床休息,坐姿保持腰椎生理曲度。寒冷季节注意腰部保暖,提重物时屈膝下蹲而非弯腰。饮食可适量食用黑豆、核桃等补肾食材,忌生冷油腻。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需考虑手术治疗。定期复查MRI观察椎间盘突出变化情况,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