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鼻孔肿了可能与过敏反应、鼻部感染、外伤刺激、鼻前庭炎、鼻腔肿瘤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抗过敏治疗、局部用药、手术切除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进行针对性处理。
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可能引发鼻黏膜水肿,表现为鼻孔肿胀伴打喷嚏。需避免接触过敏原,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抗组胺药物,或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局部抗炎。过敏体质者需定期清洁居住环境。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导致鼻前庭疖肿,表现为红肿热痛。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见,可伴随脓性分泌物。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局部涂抹,严重时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禁止挤压疖肿,避免感染扩散。
挖鼻、鼻环佩戴不当等机械刺激可造成鼻黏膜损伤肿胀。表现为局部淤血伴压痛,可能继发感染。需停止刺激行为,48小时内冷敷减轻水肿,后期热敷促进吸收。破损处可涂抹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
鼻腔分泌物长期刺激可能引发鼻前庭慢性炎症,表现为鼻孔结痂、糜烂。与维生素缺乏或糖尿病有关。需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涂抹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补充B族维生素改善黏膜修复能力。
血管瘤、乳头状瘤等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可能表现为进行性鼻孔肿胀。伴随鼻塞、出血需警惕,通过鼻内镜和病理检查确诊。较小肿瘤可激光切除,恶性肿瘤需扩大切除联合放化疗。
日常应保持鼻腔清洁,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避免用力擤鼻。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及锌含量高的牡蛎等海产品,促进黏膜修复。若肿胀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发热、视力改变等症状,须立即耳鼻喉科就诊排查严重病变。过敏患者建议记录发作诱因,定期进行脱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