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非药物治疗有哪些

2.68万次浏览

侯勇 主任医师

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骨质疏松症的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调整饮食、适度运动、改善生活习惯、物理治疗和中医调理等方式。

1、调整饮食

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症,常见的高钙食物包括牛奶、奶酪、酸奶等乳制品,豆腐、豆浆等豆制品,以及西蓝花、菠菜等深绿色蔬菜。同时需要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可通过食用鱼类、蛋黄或适当晒太阳获取。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酒精,减少钠盐摄入以防止钙质流失。

2、适度运动

规律进行负重运动能够刺激骨骼生长并增强骨密度,适合的运动包括快走、慢跑、跳舞等有氧运动,以及哑铃操、弹力带训练等抗阻力运动。太极拳和瑜伽等低冲击运动也有助于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运动频率建议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需根据个人体能循序渐进。

3、改善生活习惯

戒烟可减少骨质流失速度,避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影响骨骼代谢。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内分泌平衡,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居家环境应做好防滑措施,如安装扶手、使用防滑垫等,降低骨折风险。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避免过轻或过重对骨骼造成额外负担。

4、物理治疗

脉冲电磁场治疗可通过电磁刺激促进成骨细胞活性,适用于不能耐受药物的患者。体外冲击波治疗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缓解疼痛。低频脉冲超声治疗可促进骨折愈合,适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这些物理疗法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通常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见效。

5、中医调理

针灸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常用穴位包括肾俞、足三里等。艾灸疗法利用温热作用温经通络,适合阳虚型骨质疏松患者。中药熏蒸可配合活血化瘀类药物改善局部循环。推拿按摩能缓解肌肉紧张并促进经络通畅,但需避免对骨质疏松部位施加过大压力。

骨质疏松症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正确姿势,避免弯腰提重物或突然扭转身体等危险动作。外出时可使用拐杖等助行器增加稳定性,阴雨天气尽量减少外出以防滑倒。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以评估治疗效果,出现持续性骨痛或身高明显缩短时应及时就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整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