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阑尾炎通常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淋巴组织增生等原因引起,可能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粪石、异物或寄生虫等堵塞阑尾管腔是常见诱因。管腔阻塞后腔内压力升高,影响血液供应,导致黏膜损伤和细菌入侵。典型症状为脐周疼痛转移至右下腹,可能伴随厌食。早期可通过禁食、静脉补液等保守治疗,若进展为化脓性阑尾炎需手术切除,常用术式包括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
肠道内大肠杆菌、厌氧菌等病原体直接侵袭阑尾壁引发炎症。感染多继发于管腔阻塞,也可由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导致。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右下腹痛伴体温升高。治疗需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严重时联合手术引流。
青少年因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诱发阑尾壁淋巴滤泡增生,占管腔空间导致梗阻。这类患者常有咽痛或腹泻前驱症状,后出现右下腹压痛。急性期可尝试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口服抗生素,若48小时内无改善需考虑手术。
长期便秘或腹泻可能改变肠道菌群平衡,增加阑尾炎症概率。这类患者通常有排便习惯改变史,疼痛程度较轻。调整饮食结构、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益生菌有助于缓解症状。
罕见情况下,阑尾系膜血管栓塞或动脉硬化会导致局部缺血坏死。多见于老年人或心血管疾病患者,疼痛突发且剧烈。需紧急行阑尾切除术,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血栓。
预防阑尾炎应注意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适量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苹果等。出现持续腹痛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术后患者需逐步恢复饮食,初期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