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牙龈瘘管可能由根尖周炎、牙周炎、龋齿、外伤、颌骨囊肿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根管治疗、牙周治疗、手术引流、药物治疗、囊肿摘除等方式治疗。
根尖周炎可能与细菌感染、牙齿创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龈肿胀、咬合痛等症状。根尖周炎导致的牙龈瘘管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牙髓并封闭根管。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控制炎症。
牙周炎可能与牙菌斑堆积、吸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重度牙周炎可能形成瘘管,需通过龈下刮治、翻瓣手术等牙周治疗消除感染源。可配合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西吡氯铵含漱液等辅助药物。
深龋可能导致牙髓坏死并引发根尖感染,形成瘘管。需及时进行龋齿充填或根管治疗,避免感染扩散。治疗期间可短期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缓解急性症状,但需以清除病灶为主。
牙齿受到撞击可能导致牙根折断或牙髓坏死,继发感染形成瘘管。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固定术、根管治疗或拔牙。外伤早期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配合布洛芬混悬液镇痛。
颌骨囊肿可能与牙齿发育异常有关,增大后可穿透骨壁形成牙龈瘘管。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后手术摘除囊肿,必要时配合刮治术。术后可短期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
牙龈瘘管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线清洁,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饮食宜选择温软食物,避免过冷过热刺激。吸烟者需戒烟以促进愈合。若发现牙龈反复流脓或出现新瘘管,应及时复查,防止慢性感染导致骨质破坏。术后需定期口腔检查,监测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