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喜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男性精子数量减少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毒素暴露、不良生活习惯、生殖系统疾病以及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精子数量减少通常表现为生育能力下降、精液量减少或精子活力降低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部分男性可能存在先天性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缺陷,如克氏综合征等遗传疾病,这类情况可能导致睾丸生精功能受损。伴随症状可能包括第二性征发育迟缓或睾丸体积偏小。治疗需通过内分泌调节和辅助生殖技术干预,常用药物包括十一酸睾酮胶丸、枸橼酸氯米芬片等。
长期接触重金属、农药残留或塑料制品中的双酚A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会破坏睾丸生精上皮细胞。这类患者可能同时出现性激素水平异常或精子形态畸形率升高。需要脱离污染环境并配合抗氧化治疗,临床可能使用维生素E软胶囊、辅酶Q10胶囊等药物。
吸烟酗酒、久坐不动、穿紧身裤等习惯会使阴囊温度升高,影响精子发生。这类情况通常伴随精索静脉曲张或慢性前列腺炎。改善需戒烟限酒、增加有氧运动,必要时可服用迈之灵片改善微循环。
精索静脉曲张、附睾炎等疾病会直接损害生精环境,患者常见阴囊坠胀疼痛或尿频尿急。需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如左氧氟沙星片抗感染,或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长期焦虑抑郁会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抑制睾酮分泌,这类患者多伴有性欲减退或勃起功能障碍。需进行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如帕罗西汀片调节神经递质,配合生精胶囊改善生精功能。
日常应注意避免高温环境,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量食用牡蛎、坚果等含锌食物。建议每半年进行精液常规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到生殖医学科就诊。避免自行服用壮阳保健品,所有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