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国哲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肝硬化腹泻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使用止泻药物、控制腹水、治疗原发病等方式治疗。肝硬化腹泻通常由门静脉高压、肠道菌群紊乱、感染、胆汁酸代谢异常、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原因引起。
肝硬化患者出现腹泻时应选择低脂、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油腻及高纤维食物,减少肠道负担。每日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腹泻症状。若存在低蛋白血症,可适量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胸肉等。
肠道菌群紊乱是肝硬化腹泻的常见原因,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益生菌制剂。这些药物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腹泻症状。使用时应避免与抗生素同服,需间隔2小时以上。
对于持续性腹泻,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洛哌丁胺胶囊、消旋卡多曲颗粒等止泻药物。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毒素和保护黏膜;洛哌丁胺胶囊可抑制肠蠕动;消旋卡多曲颗粒减少肠道分泌。需注意这些药物不适用于感染性腹泻,使用前需排除感染因素。
严重腹水可导致肠道淤血和吸收功能障碍,引发腹泻。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2克。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必要时行腹腔穿刺引流。腹水控制后,肠道功能可能逐步改善,腹泻症状随之缓解。
肝硬化本身可导致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引发腹泻。需针对肝硬化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分散片、保肝治疗如复方甘草酸苷片、降低门脉压力如普萘洛尔片等。若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需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等抗生素。
肝硬化患者出现腹泻时需密切观察大便性状、次数及伴随症状。记录每日出入量,防止脱水。保持会阴清洁,预防肛周皮肤破损。适当补充电解质溶液,维持水盐平衡。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发热、血便、意识改变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生活中需严格戒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