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孩子厌奶期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营造舒适环境、增加活动量、尝试更换奶嘴或奶粉、补充维生素D等方式改善。厌奶期通常由生理性发育、环境干扰、喂养不当、味觉敏感期、营养缺乏等原因引起。
减少单次喂奶量,增加喂奶频次,避免强迫喂食。采用少量多餐模式,每次喂奶间隔2-3小时,单次奶量减少20-30毫升。喂奶时保持45度角倾斜姿势,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若使用奶瓶喂养,需确保奶嘴孔大小合适,流速以每秒1滴为宜。
选择安静、光线柔和的固定场所喂奶,避免电视、玩具等干扰。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湿度50-60%。喂奶前可播放轻柔白噪音,家长需保持情绪平稳,避免在宝宝困倦或过度兴奋时喂奶。建议家长记录每日饮奶量,观察进食规律变化。
每日进行3-5次俯卧抬头训练,每次5-10分钟。适当进行被动操、抚触按摩等,促进胃肠蠕动。活动时间安排在喂奶前1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喂奶。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精神状态,活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度。
尝试不同形状的硅胶奶嘴,优先选择仿母乳设计款式。若为奶粉喂养,可咨询医生后过渡到适度水解蛋白配方。更换奶粉需遵循1/4、1/2、3/4的渐进比例,过渡期持续7-10天。注意观察大便性状,出现腹泻或便秘应立即停止。
每日补充维生素D3滴剂400IU,促进钙质吸收改善食欲。可将滴剂直接滴入宝宝口腔或涂抹在乳头上。若存在明显拒奶,需就医排除贫血、鹅口疮等病理性因素。家长需定期监测体重增长曲线,连续两周体重不增应及时就诊。
厌奶期护理需保证每日液体摄入,可适当喂食稀释苹果汁或米汤。注意口腔清洁,喂奶后用纱布蘸温水擦拭牙龈。避免在奶液中添加糖分或果汁,防止味觉偏好。若伴随发热、腹泻、皮疹等症状,或厌奶持续超过1个月,需到儿科门诊进行血常规、微量元素等检查。日常可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消化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