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孩晚上发烧可能与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白天活动量大、感染性疾病、免疫反应活跃、环境温度过高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测量体温并观察伴随症状,必要时就医明确病因。
儿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成熟,夜间基础代谢率降低后可能出现体温波动。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低热且无其他不适,可通过减少盖被、保持室温适宜等方式缓解。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发热,需考虑病理性因素。
日间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肌肉产热增加,热量在夜间逐渐释放。这种生理性发热多为暂时性,体温多在37.5-38摄氏度之间,适当补充水分后通常能自行消退。家长需注意避免孩子睡前过度兴奋。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儿童夜间发热的常见病因,如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伴随鼻塞、咳嗽,泌尿道感染可能出现排尿哭闹。此类发热多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退热药物,并配合物理降温。
疫苗接种后或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时,机体释放的炎性介质多在夜间达到高峰。这种发热通常持续1-2天,可配合使用小儿退热贴,同时密切观察是否出现皮疹、精神萎靡等异常表现。
卧室通风不良、穿着过厚可能造成热量蓄积。建议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选择透气棉质睡衣。若调整环境后体温仍不下降,需警惕中暑或其他病理性发热。
家长发现孩子夜间发热时,应每2小时监测体温并记录变化趋势。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时可先采用温水擦浴、减少衣被等物理降温措施。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日常注意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中适量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橙子,避免摄入油腻食物加重胃肠负担。发热期间建议暂停剧烈运动,保持每日饮水量达到1000-15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