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肛窦炎可能由肛窦感染、粪便刺激、肛管损伤、免疫力下降、肛周疾病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肛门疼痛、排便不适、肛门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肛窦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温水坐浴、饮食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肛窦位于齿状线附近,容易因细菌侵入引发炎症。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能因肛周清洁不足或腹泻导致感染。感染后可能出现肛门灼热感、排便时疼痛加剧。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配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日常需保持肛周干燥清洁,避免久坐压迫。
长期便秘或腹泻时,硬结粪便或酸性排泄物反复摩擦肛窦黏膜,导致机械性损伤和化学刺激。可能伴随肛门瘙痒、黏膜充血。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必要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避免用力排便,便后可用温水冲洗代替厕纸擦拭。
肛门镜检查、痔疮手术等操作可能造成肛窦黏膜破损,继发感染形成炎症。损伤后可能出现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促进黏膜修复,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穿着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
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下,肛窦局部防御功能减弱,易受病原体侵袭。可能伴随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需控制基础疾病,遵医嘱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调节免疫。日常可补充维生素C片和蛋白粉,保证充足睡眠。
痔疮、肛裂等疾病可能继发肛窦炎,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或创面感染导致。常见混合型症状如便血、肛周肿胀。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涂,严重时行肛窦切开引流术。避免辛辣饮食,每日进行提肛运动改善血液循环。
肛窦炎患者应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蒸南瓜,避免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建议穿着透气棉质内衣,排便后可用智能马桶温水冲洗。若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须及时至肛肠科就诊。术后患者需按医嘱定期换药,3个月内避免骑自行车等压迫肛周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