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周围神经病变可能由糖尿病、酒精中毒、营养缺乏、感染、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肌力减退、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周围神经损伤,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麻木或刺痛。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硫辛酸胶囊等药物营养神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展缓慢,早期干预可延缓病情发展。
慢性酒精中毒会干扰维生素B1代谢,导致神经髓鞘变性。典型症状为下肢烧灼样疼痛伴步态不稳。戒酒是根本治疗措施,同时需补充维生素B1片、维生素B12片等。严重者可出现威尼克脑病,需及时住院治疗。
维生素B族缺乏特别是维生素B12缺乏可引起亚急性联合变性。表现为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伴深感觉减退。需通过饮食补充动物肝脏、瘦肉等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必要时肌注维生素B12注射液。长期素食者需特别注意监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
莱姆病、HIV等感染可直接损伤神经纤维。莱姆病神经病变多表现为单侧面瘫,需使用多西环素胶囊进行病原治疗。HIV相关神经病变需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巴喷丁胶囊缓解疼痛。感染后神经病变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儿童期或青少年期起病,表现为进行性远端肌无力和肌萎缩。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辅酶Q10胶囊改善线粒体功能。基因检测可明确具体分型,遗传咨询对预防后代发病有重要意义。
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需注意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和优质蛋白。避免接触酒精等神经毒性物质,控制好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适度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游泳、瑜伽有助于改善肢体血液循环。感觉障碍者需防止烫伤、冻伤等意外伤害,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若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