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儿发烧怎么降温啊

2.14万次浏览

葛伟 副主任医师

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儿童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方式缓解。儿童发热通常由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代谢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儿童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有助于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热量。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可配合退热贴辅助降温,选择不含药物成分的物理降温型退热贴更为安全。监测体温变化,每30分钟复测一次,若体温持续超过38.5摄氏度需考虑药物干预。

2、药物降温

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适用于3个月以上婴幼儿,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布洛芬混悬液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具有抗炎镇痛和退热效果。小儿退热栓可在呕吐时直肠给药,但24小时内使用不超过4次。用药需严格遵医嘱,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避免与含相同成分的感冒药联用。用药后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

3、补液护理

发热会增加不显性失水,应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III,每10-15分钟喂食5-10毫升。母乳喂养婴儿可增加哺乳频率,配方奶喂养者可适当稀释奶液。观察尿量应保持每4-6小时排尿一次,尿液呈淡黄色为理想状态。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果汁,可能加重胃肠负担。出现口唇干裂、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时需及时就医。

4、环境调节

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湿度有利于散热。穿着纯棉单层衣物,避免包裹过厚影响热量散发。发热寒战期可适当加盖薄毯,体温上升期后应及时减少覆盖物。确保空气流通但避免直吹冷风,夜间睡眠时可调暗灯光减少能量消耗。

5、病情监测

记录发热曲线图,包括体温峰值、波动规律和伴随症状。警惕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热退后精神萎靡、出现皮疹或抽搐等危险信号。3个月以下婴儿体温超过38摄氏度应立即就医。发热伴喷射性呕吐、颈部僵硬或意识改变需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慢性疾病患儿或免疫缺陷者发热时需更积极医疗干预。

儿童发热期间应提供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蒸蛋羹等,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保持每日12-14小时睡眠时间,恢复期限制剧烈活动。注意口腔清洁,进食后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黏膜。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活动能力和饮食情况,这些指标比体温数值更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体温正常24小时后可逐步恢复日常活动,但需继续观察1-2天有无反复发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