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50多岁男性用力过猛可能导致肛裂,通常表现为排便时剧烈疼痛、便血等症状。肛裂可能与排便习惯不良、肛门局部损伤、肛管狭窄、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温水坐浴、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长期便秘或腹泻可能增加肛裂风险。粪便干硬时过度用力排便,或频繁腹泻刺激肛管黏膜,均可能导致肛管皮肤撕裂。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若症状持续,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等缓泻剂调节肠道功能。
外力作用如剧烈咳嗽、搬运重物等腹压骤增行为,可能直接导致肛管皮肤裂伤。急性期需避免久坐久站,每日用40℃温水坐浴10-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疼痛明显时可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利多卡因凝胶等药物缓解症状,但须严格遵循医嘱。
先天发育异常或慢性炎症反复发作可能导致肛管狭窄,轻微外力即可引发裂伤。此类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排便后可用康复新液湿敷创面。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考虑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等外科干预。
肛周湿疹、痔疮等疾病继发感染时,组织脆弱性增加易发生裂伤。需保持会阴清洁干燥,穿棉质透气内衣。合并感染时可短期使用红霉素软膏、甲硝唑氯己定洗剂等抗菌药物,同时配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中成药促进愈合。
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可能伴随肛裂发生。此类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自行使用刺激性泻药。可咨询医生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控制肠道炎症,必要时联合生物制剂治疗。
肛裂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肛门清洁,每次排便后可用温水冲洗,避免使用粗糙厕纸摩擦。饮食需增加南瓜、香蕉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限制辣椒、酒精等刺激性摄入。适度进行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力,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损伤。若便血持续超过1周、疼痛影响睡眠或出现发热等感染迹象,须及时至肛肠外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肛门镜检查明确裂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