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疝气什么原因怎么办

3.45万次浏览

杨小凡 副主任医师

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新生儿疝气通常由腹壁发育不全或腹内压增高引起,可通过保守观察、疝气带固定、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主要有先天性腹壁薄弱、早产、慢性咳嗽、排便困难、遗传因素等原因。

1、先天性腹壁薄弱

胚胎期腹壁肌肉发育缺陷可能导致脐部或腹股沟区域形成薄弱点,当腹腔内脏器由此突出时形成疝气。表现为哭闹时局部出现柔软包块,安静时可回纳。若无嵌顿风险,多数1-2岁前可自愈,期间需避免剧烈哭闹,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疝环大小。

2、早产因素

早产儿腹壁肌肉及筋膜层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脐疝或腹股沟疝。这类疝气通常体积较小,但发生嵌顿概率略高。建议家长每日检查包块硬度,若出现红肿、触痛或无法回纳,需立即就医。可配合使用医用疝气带减轻突出。

3、慢性咳嗽

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持续性咳嗽会增加腹压,促使原有薄弱处形成疝气或加重现有疝气。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遵医嘱使用小儿止咳糖浆、氨溴索口服溶液等药物控制咳嗽。护理时注意竖抱拍背帮助排痰,减少哭闹诱发腹压升高。

4、排便困难

便秘时用力排便可能诱发腹股沟斜疝,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或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家长需记录排便频率,每日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

5、遗传因素

部分结缔组织发育异常疾病如Ehlers-Danlos综合征可能增加疝气发生风险。这类患儿往往伴有皮肤弹性过度、关节松弛等表现。需进行基因检测确诊,日常避免剧烈运动,2岁后未自愈需考虑择期疝囊高位结扎术。

新生儿疝气护理期间应保持会阴清洁干燥,穿戴宽松衣物避免摩擦疝囊。母乳喂养时注意正确衔乳姿势减少吞气,配方奶喂养需选择防胀气奶瓶。每日进行被动操增强腹肌力量,但禁止做增加腹压的屈髋动作。若发现包块变硬、颜色发紫或伴呕吐,须立即急诊处理防止肠管坏死。术后恢复期需按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预防感染,伤口护理避免尿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