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拔牙后持续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冷敷、药物止血、调整饮食、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拔牙后出血通常由凝血功能异常、局部血管损伤、术后护理不当、感染、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使用无菌纱布或棉球紧咬在拔牙创面30-40分钟,通过物理压迫促进血凝块形成。避免频繁更换纱布或舔舐伤口,凝血过程中可能伴随轻微渗血属正常现象。若出血量浸透纱布且颜色鲜红,需重复压迫操作并抬高头部。
术后24小时内用冰袋间断冷敷患侧面部,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低温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同时缓解肿胀疼痛。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冰袋需用毛巾包裹,禁止直接接触创口。
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胶囊、氨甲环酸片、凝血酶冻干粉等止血药物。云南白药胶囊含三七皂苷可缩短凝血时间,氨甲环酸片通过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减少出血,凝血酶冻干粉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促进血凝块形成。禁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
术后24小时进食温凉流质食物如牛奶、米汤,避免过热、辛辣、坚硬食物刺激创面。48小时后逐步过渡到半流食,使用健侧咀嚼。禁止吸烟饮酒,吸吮动作可能破坏血凝块导致再出血。
若出血持续超过12小时或伴随头晕、心悸等失血症状,需立即就诊。医生可能采用缝合止血、电凝止血、明胶海绵填塞等处理。高血压、血液病、长期服用抗凝药患者更易发生术后出血,术前应主动告知病史。
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48小时后可用生理盐水轻柔漱口。睡眠时垫高枕头减少局部充血,一周内禁止剧烈运动。观察创面有无异常分泌物或剧烈疼痛,正常血凝块呈暗红色凝胶状,若出现灰白色假膜或腐败气味需警惕干槽症。保持口腔卫生可降低感染风险,促进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