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母乳性黄疸照蓝光有一定作用,但通常不作为首选治疗方式。母乳性黄疸多为生理性黄疸的延续,与母乳中某些成分影响胆红素代谢有关,多数情况下无须特殊干预。
母乳性黄疸患儿胆红素水平通常轻度升高,且以间接胆红素为主。蓝光治疗通过特定波长光线促使胆红素异构化,加速其排出体外。对于胆红素水平接近或达到光疗指征的患儿,临床可能建议短期蓝光治疗辅助退黄。但母乳性黄疸具有自限性,持续哺乳情况下胆红素多会逐渐下降,过度医疗干预反而可能中断母乳喂养。
当患儿出现嗜睡、拒奶、肌张力改变等异常表现,或胆红素水平急剧上升超过安全阈值时,需考虑病理性黄疸可能。此时蓝光治疗可作为紧急干预手段,但须同步排查感染、溶血等潜在病因。极少数严重病例可能需换血治疗,这种情况已超出单纯母乳性黄疸范畴。
母乳性黄疸期间应继续按需哺乳,每日监测黄疸变化。保持每日8-12次有效喂养有助于促进胆红素排泄,适当增加日晒也有辅助作用。若黄疸持续3周未消退或进行性加重,建议儿科就诊评估。蓝光治疗需严格遵医嘱执行,避免擅自使用家用蓝光设备造成眼部或皮肤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