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脑血管疾病导致吞咽困难通常与脑卒中后延髓或大脑皮层吞咽中枢受损有关。主要有脑干梗死、脑出血、多发性脑梗死、脑动脉硬化、假性延髓麻痹等原因。
延髓部位梗死会直接损伤吞咽反射弧的神经核团,患者可能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延迟等症状。需通过头颅核磁共振确诊,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基底节区或脑干出血压迫吞咽中枢时,会突发严重的吞咽障碍,常伴随言语含糊、偏瘫。需急诊行CT检查,出血量较大时可考虑甘露醇注射液脱水降压,后期采用冰酸刺激等吞咽训练。
反复发生的皮层下小梗死累积到双侧皮质脑干束时,会造成渐进性吞咽困难,表现为反复呛咳。可通过丁苯酞软胶囊改善脑循环,联合康复师指导下的空吞咽练习。
长期慢性脑供血不足导致吞咽相关皮层功能减退,多见于老年人进食缓慢。建议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病,服用银杏叶提取物片改善微循环,同时调整食物质地为糊状。
双侧大脑半球血管病变引起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为舌肌僵硬但咽反射亢进。需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针灸治疗及吞咽造影评估进食安全。
脑血管病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时应立即就医评估,急性期需鼻饲饮食保障营养。恢复期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门德尔松手法训练,进食时保持坐位,选择稠粥等易吞咽食物,避免进食时交谈。定期复查头颅影像学,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复发加重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