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肛门旁边的小息肉可通过生活干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肛门息肉可能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排便习惯、病毒感染、饮食结构失衡等因素有关。
调整饮食结构有助于改善肛门息肉症状,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如适量食用西蓝花、燕麦等食物,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避免久坐或长时间蹲厕,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区域。这类措施适用于体积较小且无出血的炎性息肉。
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可缓解炎性息肉引起的肿胀,该药物含有人工麝香等成分,能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复方角菜酸酯乳膏适用于伴有肛门瘙痒的息肉,可形成保护性薄膜。若存在感染需配合红霉素软膏,但须注意孕妇禁用部分含激素药物。
对于直径5毫米以下的息肉,可采用液氮冷冻治疗使病变组织坏死脱落。高频电凝术通过电流产生热效应消除息肉,术后需保持创面干燥。物理治疗前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治疗后可能出现短暂性肛门坠胀感。
传统息肉切除术适用于带蒂型息肉,在局部麻醉下结扎息肉根部后切除。对于广基息肉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中需完整切除防止复发。术后病理检查可明确息肉性质,恶性病变需进一步扩大切除范围。
湿热下注型息肉可选用槐角丸清热利湿,气滞血瘀型适用少腹逐瘀汤加减。中药熏洗采用五倍子、苦参等药材煎汤坐浴,每日1-2次。针灸选取长强、承山等穴位促进局部气血运行,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发现肛门息肉后应避免自行揪扯或使用偏方处理,直径超过5毫米、表面溃烂或伴有便血的息肉需及时就医。术后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骑自行车等摩擦创面的活动,定期进行肛门指检和肠镜检查。日常注意观察息肉大小、质地变化及是否伴随排便习惯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