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泌尿系统结核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定期复查、预防传播等方式治疗。泌尿系统结核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可能表现为尿频、尿急、血尿、腰痛等症状。
泌尿系统结核需遵医嘱使用抗结核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异烟肼片能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合成,利福平胶囊可阻断细菌RNA合成,吡嗪酰胺片对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有杀菌作用。治疗需坚持6-9个月,不可自行停药。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周围神经炎等不良反应,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当出现肾盂狭窄、输尿管梗阻或肾脏严重破坏时,可能需行肾部分切除术、输尿管重建术等手术。手术前后仍需配合抗结核治疗。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排尿情况及伤口愈合状态。
结核病属于消耗性疾病,患者需保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D。可适量增加乳制品、坚果等富含钙质的食物,帮助修复受损组织。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咖啡因摄入以缓解尿路刺激症状。
治疗期间每月需进行尿结核菌培养、尿液常规检查,每3个月复查泌尿系统超声或CT。治愈后第一年每半年复查一次,观察是否有复发迹象。复查项目包括尿检、影像学检查和结核菌素试验等。
患者尿液可能含结核菌,如厕后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马桶。个人用品如毛巾应单独清洗消毒。家庭成员建议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筛查。咳嗽喷嚏时遮掩口鼻,保持室内通风,降低空气传播风险。
泌尿系统结核患者需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促进细菌排出。选择宽松棉质内裤,避免会阴部潮湿。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增强免疫力但避免过度劳累。出现发热、腰痛加重或血尿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禁止吸烟饮酒,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