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慢性结肠炎存在癌变风险,但概率较低。癌变风险与炎症持续时间、病变范围及控制情况相关,主要影响因素有炎症反复发作、病程超过10年、全结肠受累、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慢性结肠炎患者若长期未规范治疗,炎症持续刺激肠黏膜可能导致异型增生。病变范围越广,如全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癌变概率会显著增加。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患者,癌变风险较普通患者更高。日常未定期进行结肠镜监测也会延误癌前病变的发现。
部分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降低癌变风险。早期使用5-氨基水杨酸制剂如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能减少黏膜损伤。病程较长者需每1-2年进行结肠镜活检监测,发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时可考虑内镜下切除。全结肠炎患者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预防性结肠切除术能消除癌变风险。
慢性结肠炎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炎症反复。日常需保持低渣饮食,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建议戒烟并定期进行粪便隐血检测,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或血便症状时及时复查肠镜。通过规范管理和定期监测,多数患者能有效控制癌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