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喝酒后吐酸水可通过饮用温水、食用碱性食物、调整体位、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吐酸水通常由酒精刺激胃黏膜、胃酸分泌过多、胃食管反流、胃炎、胃溃疡等原因引起。
饮用温水能稀释胃酸,减少对食道和胃黏膜的刺激。水温控制在40-50摄氏度为宜,避免过烫加重黏膜损伤。可小口慢饮200-300毫升,重复进行直至灼烧感减轻。该方法适用于轻度胃酸反流,若伴随呕血需立即停止。
苏打饼干、馒头等低脂碱性食物可中和部分胃酸。建议选择无糖型苏打饼干3-4片,或馒头半个缓慢咀嚼。香蕉含天然抗酸成分,可食用1根辅助缓解。避免同时摄入牛奶等蛋白质,可能刺激胃酸二次分泌。
采用左侧卧位可减少胃酸反流概率,用枕头垫高头部15-20厘米。保持该姿势30分钟以上,避免平躺或右侧卧。若在公共场所可保持坐姿并微微前倾,用手掌轻压上腹部帮助缓解痉挛。
铝碳酸镁咀嚼片能在胃黏膜形成保护层,硫糖铝混悬凝胶可促进黏膜修复。出现持续灼痛时可遵医嘱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制胃酸分泌。需注意这些药物与酒精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使用前应咨询药师。
若吐酸水伴随呕血、剧烈腹痛或意识模糊,可能提示胃出血、胰腺炎等急症。需立即急诊处理,通过胃镜检查明确出血点,静脉注射质子泵抑制剂。长期饮酒者出现反复吐酸水应排查胃食管反流病或巴雷特食管。
饮酒后24小时内避免油腻、辛辣及酸性食物,选择小米粥、南瓜羹等易消化流食。之后3天保持低脂饮食,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可服用复合维生素B帮助肝脏代谢酒精残余。建议记录每次饮酒后不适症状,必要时在消化内科进行胃功能评估。长期饮酒者需逐步减量,突然戒断可能引发戒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