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胰腺囊肿可能由胰腺炎、胰管阻塞、外伤、遗传因素或肿瘤等原因引起。胰腺囊肿通常表现为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等方式诊断,并采取药物干预、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急慢性胰腺炎是胰腺囊肿的常见诱因。炎症反复刺激可能导致胰腺组织坏死液化,形成假性囊肿。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上腹疼痛并向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临床常用胰酶肠溶胶囊、奥美拉唑肠溶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控制炎症。若囊肿合并感染需穿刺引流。
胰管结石、肿瘤压迫或先天性狭窄可导致胰液排出受阻,引发潴留性囊肿。这类囊肿多位于胰头部,可能伴随皮肤巩膜黄染、脂肪泻等症状。治疗需解除梗阻因素,如采用ERCP取石术,配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复方消化酶胶囊等药物改善消化功能。
腹部撞击伤或手术创伤可能破坏胰腺导管结构,胰液外渗形成创伤性囊肿。常见于车祸伤或上腹部手术后1-2周,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腹痛和淀粉酶升高。早期可使用生长抑素注射液抑制胰液分泌,较大囊肿需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
多囊性胰腺病等遗传性疾病可导致胰腺多发囊肿,常合并肝肾功能异常。这类囊肿多为先天性,可能在儿童期即被发现,伴随发育迟缓、反复胰腺炎发作。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如使用胰酶替代制剂改善营养吸收。
胰腺囊腺瘤或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可能形成肿瘤相关性囊肿。这类囊肿具有恶变倾向,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可能伴随体重下降、血糖异常。确诊需通过增强CT或EUS引导穿刺活检,治疗需手术切除病灶。
胰腺囊肿患者日常需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酒精刺激。建议选择蒸煮等清淡烹饪方式,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白等。定期复查影像学监测囊肿变化,若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呕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术后患者应按医嘱服用胰酶制剂,并注意监测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