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跳加快心慌可能与多种中药有关,常见的有麻黄、附子、细辛、人参、洋金花等。这些中药可能通过兴奋交感神经、增加心肌收缩力等机制导致心悸症状,使用时应严格遵医嘱。
麻黄含有麻黄碱成分,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和加快心率的作用。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悸、血压升高,尤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风险更大。临床常用麻黄汤治疗风寒感冒,但高血压患者禁用。使用后若出现心慌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附子中的乌头碱对心脏有直接毒性,小剂量可强心,大剂量则导致心律失常。常见于四逆汤等方剂中,需经过规范炮制减毒。误服生附子可能出现心悸、恶心等中毒症状,需紧急洗胃处理。
细辛含黄樟醚等挥发性成分,过量使用会刺激心肌。常用于治疗头痛牙痛,但心脏病患者慎用。细辛散剂中若超过3克可能引发心慌、呕吐,需配合龙骨等药物制约其副作用。
人参皂苷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大剂量服用可能导致心悸失眠。红参温补作用更强,易引发燥热症状。建议每日用量不超过3克,服用人参归脾丸等中成药时需监测心率变化。
洋金花含莨菪碱类物质,具有明显的心率加快作用。作为麻醉辅助用药时需心电监护,民间误用可能导致瞳孔散大、心悸等抗胆碱能反应。中毒时可用新斯的明注射液拮抗。
服用中药出现心慌时应立即停药,记录用药名称和剂量。保持安静卧位,避免剧烈活动。可适量饮用温糖水缓解症状,但持续心悸超过30分钟或伴随胸痛、头晕需急诊处理。日常使用中药须经中医师辨证,避免自行配伍。有心脏病史者用药前应告知医生,定期监测心电图和血压。存放中药需远离儿童,不同药材分开保存以防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