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蕾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遗传性近视可通过佩戴框架眼镜、使用角膜塑形镜、进行激光手术、调整用眼习惯、补充营养等方式干预。遗传性近视通常由基因突变、眼轴过长、角膜曲率异常、晶状体调节能力过强、环境因素叠加等原因引起。
框架眼镜是最基础的矫正方式,适合轻度至中度近视患者。镜片采用凹透镜原理帮助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上,需定期验光调整度数。建议选择轻量化材质镜架减轻鼻梁负担,镜片可附加防蓝光或防紫外线涂层。遗传性近视患者每6-12个月需复查视力变化情况。
角膜塑形镜通过夜间佩戴暂时改变角膜形态,白天可获得清晰视力。适用于近视度数增长较快的青少年,需在专业眼科医生指导下验配。可能出现角膜上皮损伤、干眼等不良反应,需严格遵循清洁护理流程。不适合角膜过薄或严重干眼症患者。
激光手术适用于18岁以上且度数稳定的患者,常见术式包括全飞秒LASIK和表层切削手术。通过切削角膜基质层改变屈光度,术前需全面评估角膜厚度和眼底状况。术后可能出现眩光、干眼等并发症,高度近视患者存在回退风险。遗传性近视患者术后仍需定期检查眼底。
遵循20-20-20法则,每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外20秒。保持30厘米以上的阅读距离,避免躺卧或颠簸环境下用眼。室内光照强度应维持在300-500勒克斯,电子屏幕亮度与环境光线协调。学龄期儿童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建议不少于2小时。
适量补充维生素A、叶黄素、玉米黄质等营养素有助于维持视网膜健康。深海鱼类富含的DHA可改善视神经功能,蓝莓中的花青素能增强微循环。钙质和胶原蛋白对维持巩膜强度有积极作用。避免高糖饮食以免加速眼轴增长。
遗传性近视患者应建立终身视力管理意识,每半年进行包括眼轴测量、眼底照相在内的全面检查。高度近视者需警惕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并发症,避免剧烈碰撞类运动。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将每日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控制在4小时内,室内工作学习时保证充足照明。出现突发性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