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腋下淋巴结肿大可能与感染、免疫反应、肿瘤转移等因素有关,长期未缓解可能影响免疫功能或提示潜在疾病进展。腋下淋巴结肿大常见原因主要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免疫系统疾病、乳腺疾病转移、淋巴瘤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细菌侵入腋下淋巴结时,可能引发局部红肿热痛。伴随发热或皮肤破损时,需排查蜂窝织炎或化脓性淋巴结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避免挤压肿胀部位。
EB病毒或风疹病毒等感染可能导致双侧淋巴结对称性肿大,常伴有咽痛或皮疹。急性期可通过血常规检测病毒抗体,一般2-3周自行消退。若持续发热需使用更昔洛韦胶囊或阿昔洛韦片抗病毒治疗,并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
类风湿关节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可能引发全身多部位淋巴结肿大,伴随关节疼痛或蝶形红斑。需通过抗核抗体检测确诊,常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或泼尼松片控制病情,同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乳腺癌或乳腺纤维瘤恶化时,癌细胞可能通过淋巴管转移至腋窝淋巴结。表现为无痛性硬结且逐渐增大,需结合钼靶或穿刺活检明确性质。早期发现可通过紫杉醇注射液联合表柔比星注射液化疗,必要时行淋巴结清扫术。
霍奇金或非霍奇金淋巴瘤可能导致淋巴结进行性肿大,伴随盗汗或体重下降。通过PET-CT和病理活检可确诊,常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环磷酰胺片治疗。放疗期间需预防放射性皮炎,定期复查淋巴细胞亚群。
发现腋下淋巴结肿大应避免剧烈摩擦,选择宽松棉质衣物减少刺激。日常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或鱼肉,避免辛辣食物。若肿块直径超过2厘米、质地坚硬或固定不移,或伴随长期低热、夜间盗汗等症状,须及时至血液科或普外科就诊,通过超声引导穿刺明确性质。哺乳期女性需排除乳腺炎可能,绝经后妇女要重点筛查乳腺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