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鼻炎患者应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鼻腔清洁、合理用药、调整生活习惯及监测病情变化。鼻炎可分为过敏性鼻炎和非过敏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
过敏性鼻炎患者需减少与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过敏原的接触。室内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定期清洗床单被罩,避免饲养宠物。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尤其在花粉浓度高的季节。非过敏性鼻炎患者也需注意冷空气、烟雾等刺激因素。
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1-2次,可选用鼻腔冲洗器或喷雾。冲洗能清除鼻腔分泌物和过敏原,减轻黏膜水肿。冲洗时注意水温接近体温,动作轻柔,避免呛咳。冲洗后可用干净纸巾轻拭鼻腔,勿用力擤鼻。
过敏性鼻炎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等药物。非过敏性鼻炎可短期使用羟甲唑啉喷雾剂缓解鼻塞,但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切勿自行滥用减充血剂或抗生素,需严格遵循用药疗程和剂量。
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饮食宜清淡,多摄入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适当进行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抵抗力。
记录症状发作时间、频率和诱因,定期复查鼻内镜。若出现持续头痛、嗅觉减退、脓性鼻涕等表现,可能提示鼻窦炎或鼻息肉,需及时就诊。儿童患者家长应观察其睡眠质量和学习注意力,避免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颌面发育。
鼻炎患者冬季外出时可佩戴围巾保暖口鼻,夏季空调温度不宜过低。每日按摩迎香穴、印堂穴有助于改善鼻通气。症状控制不佳时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或免疫治疗。合并哮喘、湿疹等疾病时需多学科联合管理,避免盲目使用偏方或网红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