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蕾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糖耐量1小时偏低可能与胰岛素分泌异常、妊娠期代谢变化、空腹血糖调节失衡、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药物影响等因素有关。糖耐量试验中1小时血糖值偏低需结合临床其他指标综合评估,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或过量可能导致糖耐量1小时血糖偏低。这种情况常见于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反应敏感的人群,可能伴随餐后低血糖症状如心悸、出汗。可通过动态血糖监测评估胰岛素分泌曲线,必要时调整饮食结构,采用少量多餐方式避免血糖波动。
妊娠中晚期孕妇可能出现反应性低血糖,与胎盘激素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及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有关。典型表现为糖耐量试验1小时值低于空腹值,可能伴随头晕、乏力。建议孕妇保持规律加餐,优先选择升糖指数适中的食物如全麦面包搭配蛋白质。
长期空腹时间过长或肝糖原储备不足时,饮用葡萄糖后可能引发反应性低血糖。这类情况常见于严格节食者或肝病患者,可能伴随饥饿感、手抖。需优化空腹时间,检查肝功能指标,必要时补充复合碳水化合物维持血糖稳定。
早期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延迟,出现1小时血糖偏低但2小时升高的矛盾现象。这类患者可能有多饮多尿病史,建议完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临床常用格列美脲片、瑞格列奈片等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时相。
磺脲类降糖药、水杨酸盐等药物可能增强胰岛素作用导致血糖异常降低。使用格列本脲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患者需特别注意用药时间与糖耐量试验的间隔。发现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
糖耐量1小时偏低者应建立规律饮食记录,每日分5-6餐摄入均衡营养,优先选择燕麦、糙米等慢消化碳水化合物。避免空腹进行剧烈运动,随身携带糖果应对低血糖发作。建议每3个月复查糖耐量试验,合并高血压或血脂异常者需同步监测代谢指标。妊娠期女性应增加产检频率,通过营养师指导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