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吐完食道灼烧感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饮水、口服黏膜保护剂、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该症状通常由胃酸反流、食管黏膜损伤、急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炎等原因引起。
呕吐后出现食道灼烧感应立即停止进食刺激性食物,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少量饮用米汤、藕粉等碱性食物中和胃酸,避免加重黏膜损伤。24小时内禁止摄入酒精、咖啡、碳酸饮料及辛辣食物,减少对食道的二次刺激。
呕吐后分次少量饮用室温纯净水,每次50-100毫升,间隔10-15分钟。饮水能稀释残留胃酸,冲洗食道黏膜,但需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胃内压升高。可加入少量蜂蜜调节渗透压,但糖尿病患者慎用。
硫糖铝混悬液、铝碳酸镁咀嚼片、枸橼酸铋钾颗粒等药物可在食道黏膜形成保护层。硫糖铝混悬液需空腹服用,服药后30分钟内避免进食;铝碳酸镁咀嚼片能快速中和胃酸,缓解灼烧感;枸橼酸铋钾颗粒兼具抑制幽门螺杆菌作用。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法莫替丁片等药物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轻灼烧感。奥美拉唑需整粒吞服不可嚼碎;雷贝拉唑钠起效更快;法莫替丁适用于夜间酸突破现象。此类药物连续使用不宜超过14天。
若灼烧感持续24小时以上或伴随呕血、吞咽困难等症状,需及时消化内科就诊。胃镜检查能明确是否存在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等器质性疾病。长期反复呕吐伴灼烧感者需排查神经性厌食、肠梗阻等原发病。
呕吐后应保持上半身抬高30度卧位,避免立即平卧加重反流。恢复期选择低脂低糖饮食,如蒸蛋羹、山药粥等易消化食物。每日进食5-6次少量餐食,餐后2小时内避免弯腰或剧烈运动。记录呕吐诱因及伴随症状,复诊时向医生详细说明。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避免穿紧身衣物增加腹压。若症状反复发作,需完善24小时食管pH监测评估反流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