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服用降血脂药物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肌肉疼痛、胃肠道不适、血糖异常、过敏反应等副作用。降血脂药物主要包括他汀类、贝特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不同药物副作用存在差异,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并定期监测。
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轻度异常通常无须停药,建议用药后4-8周复查肝功能。若转氨酶超过正常值3倍需暂停用药。临床常用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服药期间应避免饮酒。
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肌酸激酶升高,引发肌肉酸痛或无力。严重时可发生横纹肌溶解症,出现酱油色尿。用药期间出现持续肌肉疼痛需立即就医检查。普伐他汀钠片、辛伐他汀片等药物使用时需避免与葡萄柚同服。
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胶囊可能引起恶心、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建议餐后服药减轻刺激,症状持续可改用缓释剂型。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片可能引发腹痛,通常1-2周后可自行缓解。
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影响糖代谢,导致空腹血糖轻度升高。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必要时调整降糖方案。匹伐他汀钙片对血糖影响相对较小,适合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
少数患者对降脂药物成分过敏,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或面部水肿。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停药并抗过敏治疗。用药前应告知医生过敏史,阿昔莫司胶囊等烟酸类药物更易诱发皮肤潮红反应。
服用降血脂药物期间应保持低脂饮食,限制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摄入。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30分钟以上有助于血脂控制。定期复查血脂四项、肝功能和肌酸激酶,出现明显副作用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联合使用其他降脂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