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人总出现幻觉可能与精神心理因素、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副作用、感觉剥夺、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幻觉是一种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的虚假感知,可能涉及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形式,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干预。
长期焦虑、抑郁或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可能导致幻觉。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出现幻听,表现为听到不存在的声音或指令。焦虑或抑郁可能伴随短暂的幻觉体验,通常与情绪波动相关。这类情况需心理评估,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奥氮平片、利培酮片等抗精神病药物,并配合认知行为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或脑肿瘤等可能损伤大脑感知区域,引发幻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能出现人物或动物形象的视幻觉,帕金森病患者可能因多巴胺代谢异常产生生动幻视。需通过脑部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谨慎使用喹硫平片等药物控制症状。
部分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镇静药如地西泮片、抗帕金森病药如普拉克索片等可能干扰神经递质平衡,诱发幻觉。药物性幻觉通常在停药后缓解,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自行增减剂量。
长期感觉输入减少如失明、失聪或社交隔离时,大脑可能自发产生补偿性幻觉。盲人可能出现邦纳综合征的复杂视幻觉,独居老人可能因孤独产生对话性幻听。增加社交互动和环境刺激有助于改善症状,严重时可短期使用阿立哌唑口崩片调节神经功能。
严重肝肾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血糖等可导致代谢毒素积累或能量供应不足,引发意识模糊伴幻觉。尿毒症患者可能出现夜间谵妄与幻视,低血糖发作时可能产生短暂幻听。需紧急纠正原发代谢异常,如糖尿病患者需及时补充葡萄糖,甲状腺患者需调整优甲乐片剂量。
反复出现幻觉时应记录发作频率、内容及伴随症状,避免饮酒或饮用含咖啡因饮料。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稳定神经系统功能,若幻觉持续存在或影响生活,须尽快至精神科或神经内科就诊,完善脑电图、血液生化等检查。家属需注意患者安全,移除环境中可能引发误判的危险物品,陪伴就医时详细向医生描述症状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