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家泉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沙眼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常见传播途径有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共用毛巾或脸盆、接触被污染的水源等。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结膜炎,可能导致结膜瘢痕、倒睫等并发症。
直接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是主要传播方式。沙眼衣原体存在于患者眼结膜分泌物中,通过手指、衣物等媒介接触健康人眼部可导致感染。典型表现为眼睑结膜充血、滤泡增生,严重时出现角膜血管翳。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红霉素眼膏、四环素眼膏或阿奇霉素片等药物。
共用毛巾、脸盆、枕头等个人物品易造成间接传播。沙眼衣原体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较长时间,通过污染物间接接触眼部黏膜引发感染。患者常伴有畏光、流泪及黏性分泌物增多症状。建议对患者用品煮沸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接触被污染的水源可能引发传播。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沙眼衣原体可通过洗浴、洗衣等生活用水传播,儿童因卫生意识薄弱更易感染。临床可见结膜乳头增生、瘢痕形成等体征。集体生活环境需加强水源管理和面部清洁。
分娩过程中可能发生母婴垂直传播。新生儿通过产道接触含病原体的阴道分泌物可引发包涵体性结膜炎,表现为眼睑肿胀、脓性分泌物。需对孕产妇进行沙眼筛查,新生儿可预防性使用红霉素眼膏。
苍蝇等昆虫可能成为机械传播媒介。昆虫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后,将病原体带到健康人眼部或食物表面。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防蝇措施与个人手部清洁对阻断传播尤为重要。
预防沙眼需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避免用手揉眼,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物品。在流行地区应定期开展群体性筛查和治疗,对患者家属进行预防性用药。出现眼红、异物感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因反复感染导致角膜混浊等严重并发症。日常注意保持居住环境清洁,消灭苍蝇等传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