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手上起了很多小水泡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刺激、外用抗炎药膏、口服抗组胺药物、局部冷敷等方式治疗。小水泡通常由汗疱疹、接触性皮炎、真菌感染、过敏反应、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
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处后及时擦干,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刺激性清洁剂。选择纯棉透气的手套或敷料包裹,减少汗液浸渍。汗疱疹患者需注意控制手部出汗,可随身携带吸汗纸巾。接触化学物品时应佩戴防护手套,清洗后涂抹无刺激护手霜。
搔抓会导致水泡破裂增加感染风险,可剪短指甲或夜间戴棉质手套。接触性皮炎患者需排查过敏原如镍金属、洗涤剂等,避免反复接触致敏物质。瘙痒明显时可轻拍患处代替抓挠,穿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氢化可的松乳膏适用于过敏性皮炎引起的红肿水泡,每日薄涂两次。联苯苄唑乳膏针对真菌感染导致的小水泡,需连续使用两周以上。莫匹罗星软膏用于已破损的感染性水泡,能预防继发细菌感染。使用前应清洁患处,涂抹后避免立即碰水。
氯雷他定片可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剧烈瘙痒和丘疹水泡。西替利嗪滴剂适合儿童过敏性皮疹伴发的密集小水泡。依巴斯汀片对慢性荨麻疹导致的手部水泡效果较好。需遵医嘱服用,服药期间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
用4-6层纱布浸冷藏生理盐水敷于患处,每次10分钟可减轻灼热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水痘样疹可用炉甘石洗剂冷敷止痒。冷敷后需涂抹保湿霜防止皮肤干裂,避免直接使用冰块接触皮肤。
日常应避免长期处于高温潮湿环境,洗衣做饭时戴橡胶手套防护。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温和洗手液,洗手后及时补涂保湿霜。若水泡持续增多、出现脓液或发热,须及时就诊排查带状疱疹、手足口病等病毒感染。反复发作患者可进行斑贴试验明确过敏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紫外线光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