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明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蛋白尿通常呈现无色或淡黄色,严重时可出现泡沫尿或浑浊尿。蛋白尿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有关,常见原因有剧烈运动、发热、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
轻度蛋白尿通常不会改变尿液颜色,外观与正常尿液相似,呈无色或淡黄色。这种情况多见于生理性蛋白尿,如剧烈运动后、发热或寒冷刺激时,尿液中暂时出现少量蛋白质。生理性蛋白尿无须特殊治疗,注意休息、适量饮水后多可自行缓解。
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会导致表面张力改变,排尿时可能出现细小密集的泡沫,且泡沫持久不散。泡沫尿常见于肾炎早期或糖尿病肾病,可能与肾小球滤过膜损伤有关。若泡沫尿持续存在,建议及时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
大量蛋白质与尿液中的盐类结合时,可能使尿液呈现浑浊或乳白色。这种情况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大量蛋白从尿液中丢失,可能伴随低蛋白血症和水肿。需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血液生化检查明确诊断。
当蛋白尿合并血尿时,尿液可能呈现粉红色或洗肉水色。常见于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等疾病,可能与肾小球基底膜断裂有关。需通过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区分肾性血尿或非肾性血尿。
严重蛋白尿伴随胆红素升高时,尿液颜色可能加深至深黄色或茶色。这种情况多见于肝肾综合征或胆汁淤积性肝病,需结合肝功能检查和腹部超声进一步评估。
发现尿液颜色异常时,建议记录排尿频率和尿量变化,避免高盐高蛋白饮食,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若蛋白尿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水肿、乏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完善尿微量白蛋白、肾穿刺活检等检查。慢性肾病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和尿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