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属于1型糖尿病的亚型,主要表现为成人发病、胰岛功能缓慢减退和自身免疫抗体阳性。该病早期症状与2型糖尿病相似,容易误诊,主要有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控制困难、体重下降等症状。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需要通过抗体检测和胰岛功能评估确诊。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受到自身免疫攻击,导致胰岛素分泌逐渐减少。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空腹血糖升高、餐后血糖波动增大等症状。治疗上需根据胰岛功能残存情况选择胰岛素替代方案,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同时配合血糖监测调整剂量。
这类患者常表现为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血糖难以稳定控制。由于胰岛功能进行性减退,多数患者最终需要胰岛素治疗。在过渡期可尝试联合使用二甲双胍肠溶片、西格列汀片等药物,但需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不同于典型2型糖尿病,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常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减轻。这与胰岛素绝对缺乏导致葡萄糖利用障碍、脂肪分解增加有关。确诊后需及时开始胰岛素治疗,避免发生糖尿病酮症等急性并发症。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等自身免疫标志物检测是诊断关键。抗体阳性提示胰岛β细胞遭受免疫破坏,具有预测疾病进展的价值。对于抗体阳性但尚未出现明显症状者,建议定期随访胰岛功能。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常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恶性贫血等其他自身免疫异常。确诊后应筛查甲状腺功能、维生素B12水平等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并治疗伴随疾病。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需坚持规律监测血糖,根据医生指导调整胰岛素用量。饮食上建议采用低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和健康脂肪的膳食模式,避免血糖剧烈波动。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需防范低血糖发生。定期复查胰岛功能和并发症筛查对疾病管理至关重要,出现血糖控制不稳或相关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