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克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泌尿外科
尿里有黑色颗粒可能与饮食因素、药物代谢、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溶血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具体原因后针对性处理。
进食富含黑色素的食物如桑葚、黑芝麻或动物血制品后,部分未被吸收的色素可能经尿液排出形成黑色颗粒。通常无其他不适症状,停止相关饮食后尿液颜色可恢复正常。日常需注意观察食物与尿液变化的关联性。
服用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抗疟药如磷酸氯喹片或泻药如番泻叶颗粒时,药物代谢产物可能导致尿液沉淀物颜色加深。这种情况多伴有服药史,停药后症状消失。须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泌尿系统感染时,细菌分解尿液中物质可能产生黑色沉淀。常伴随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症状。确诊需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治疗,同时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
膀胱或肾脏结石摩擦黏膜导致出血,血液氧化后形成黑色颗粒随尿液排出。多伴有腰腹部绞痛、血尿等症状。可通过B超或CT检查确诊,较小结石可服用排石颗粒配合大量饮水,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溶血性疾病会导致血红蛋白尿,尿液静置后可能出现黑色沉淀。这类患者往往伴有贫血、黄疸等表现,需进行溶血相关实验室检查。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必要时需输血或使用免疫抑制剂。
发现尿中黑色颗粒应记录出现时间、是否伴随其他症状,保留尿液样本供医生观察。避免剧烈运动或憋尿,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注意会阴部清洁。若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须立即就医进行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不建议自行服用药物或偏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