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肚子疼发烧可通过调整饮食、物理降温、使用药物、补液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治疗。肚子疼发烧通常由胃肠炎、食物中毒、阑尾炎、尿路感染、肺炎等原因引起。
出现肚子疼发烧症状时需暂停进食固体食物,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避免摄入油腻、辛辣或高糖食物,减轻胃肠负担。症状缓解后可逐步尝试馒头、面条等低纤维食物,少量多餐补充能量。
体温未超过38.5℃时可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禁止使用酒精擦浴,避免皮肤刺激。同时保持室内通风,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有助于体温调节。
细菌感染引起的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腹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缓解痉挛。发热超过38.5℃需按说明书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不可与含相同成分的感冒药同服。
持续呕吐腹泻时需口服补液盐散预防脱水,每袋用250ml温水冲服。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稀释后的苹果汁补充电解质。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等脱水表现时需立即就医。
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高热、血便、意识模糊等情况,需急诊排查阑尾炎、肠梗阻等急腹症。儿童患者出现哭闹不安、囟门凹陷等表现时,家长应立即带其前往儿科就诊。
恢复期间需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1500-2000ml,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应从清流质逐步过渡到低渣半流质,2-3天后尝试软食。注意观察排便情况,记录体温变化,症状反复或加重时需复查血常规和腹部超声。日常注意手部清洁,生熟食材分开处理,预防肠道感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