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霞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改善生活习惯、中医调理、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压力大等原因引起。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患者应选择易消化、低刺激性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泥、蒸蛋等,避免辛辣、油腻、过酸或过烫的食物。饮食需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减少胃肠负担。可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帮助黏膜修复,但需避免空腹食用酸性水果。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遵医嘱使用四联疗法,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混悬凝胶可覆盖糜烂面,抑制胃酸药物如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能减少胃酸刺激。若伴随胆汁反流,可加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胆盐。
戒烟戒酒,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饭后1小时内避免平卧,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可减轻夜间反流。减少咖啡、浓茶摄入,控制情绪波动,可通过冥想、散步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紧束腰带的衣物,防止腹压增高加重反流。
中医认为该病属胃脘痛范畴,脾胃虚弱者可选用香砂养胃丸健脾和胃,肝胃不和者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针灸选取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调节胃肠功能,艾灸神阙穴可温阳散寒。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治,避免自行用药。
建议每3-6个月进行胃镜复查评估糜烂面愈合情况,监测是否出现肠化生等病理变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需定期检查肾功能和血常规。若出现呕血、黑便、体重骤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警惕消化道出血或癌变风险。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患者需建立长期管理意识,保持饮食日记记录食物耐受情况。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白粉促进组织修复,但需避免高脂饮食。日常可饮用温蜂蜜水缓解胃部不适,避免空腹食用粗纤维食物。运动选择八段锦、散步等低强度项目,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反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若服药后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