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前列腺结石可能由前列腺液淤积、慢性前列腺炎、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前列腺结石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方式干预。
长期久坐或饮水不足可能导致前列腺液排出不畅,形成结晶沉积。这类情况通常伴随会阴部胀痛,排尿后症状可能加重。日常需避免憋尿,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若合并感染,医生可能开具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前列舒通胶囊等药物改善排尿功能。
细菌性或非细菌性炎症反复发作会促使钙盐沉积,与炎性分泌物结合形成结石。患者可能出现下腹部隐痛、尿道灼热感,急性发作时可见发热。治疗需针对病原体使用左氧氟沙星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配合使用癃清片等中成药控制炎症。
大肠杆菌等病原体上行感染可引发前列腺导管堵塞,尿液反流导致矿物质沉积。这类结石多伴随尿痛、血尿症状,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除使用头孢克肟颗粒等抗菌药物外,必要时需通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清除梗阻病灶。
腺体增大压迫尿道会使前列腺腺管扩张,分泌物滞留形成结石核。老年患者常见夜尿增多、尿线变细,直肠指检可触及质地坚硬的结节。可选用非那雄胺片缩小腺体体积,配合枸橼酸氢钾钠颗粒调节尿液酸碱度预防结石增大。
高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会使尿液中钙盐浓度升高,在前列腺腺管内形成磷酸钙或草酸钙结石。这类患者需排查内分泌疾病,使用降钙素注射液调节钙代谢,同时限制菠菜、豆制品等高草酸食物摄入。
预防前列腺结石需保持规律排尿习惯,每日进行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避免过量摄入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50岁以上男性建议每年进行前列腺超声检查,若出现持续腰痛或血尿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需增加饮水量促进残石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