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小儿抽搐症可能由遗传因素、高热惊厥、电解质紊乱、癫痫、脑炎等原因引起。抽搐症主要表现为肌肉不自主收缩、意识丧失、双眼上翻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部分小儿抽搐症与家族遗传史有关,父母或近亲有抽搐病史可能增加发病概率。这类患儿通常需要长期随访,家长需定期带孩子复查脑电图。医生可能建议使用丙戊酸钠口服溶液、左乙拉西坦片等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但须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6个月至5岁儿童在体温快速升高时易发生高热惊厥,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家长需在孩子发热时及时物理降温,避免体温超过38.5℃。若反复发作,医生可能开具地西泮注射液或苯巴比妥片用于急性期处理,同时需排查是否存在颅内感染。
严重腹泻呕吐导致的低钙血症、低钠血症可引发抽搐。患儿常伴有手足搐搦、肌张力增高。家长需注意补液时使用口服补液盐散,医生可能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纠正电解质失衡,同时治疗原发胃肠疾病。
小儿癫痫发作时会出现意识障碍伴肢体抽动,脑电图显示异常放电。这类患儿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如奥卡西平片、托吡酯片,家长要记录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供医生参考。避免让孩子接触闪光刺激、睡眠不足等诱发因素。
病毒或细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抽搐伴发热、头痛。医生会通过腰穿检查确诊,使用注射用阿昔洛韦或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变化,出现嗜睡、呕吐加重时需立即复诊。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噪音刺激。记录每次抽搐的持续时间、表现形式和诱因,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6、镁等营养素,限制含咖啡因食物。定期随访神经科评估治疗效果,不可擅自调整药物剂量。若抽搐持续超过5分钟或伴有呼吸困难,需立即呼叫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