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甲亢性心脏病通常由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引起,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未控制的甲亢、心肌代谢异常、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脏结构改变等因素有关。甲亢性心脏病可通过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建议及时就医。
部分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特定基因变异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受体敏感性改变有关。这类患者常伴有心悸、易怒等甲亢基础症状,需通过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检测辅助诊断。治疗需在控制甲亢的基础上联合β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普萘洛尔片等缓解心脏症状,同时建议直系亲属定期筛查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直接增加心肌耗氧量,长期作用可导致心肌肥厚和心腔扩大。患者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心律失常,严重时引发心力衰竭。治疗需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控制激素水平,配合地高辛片等强心药物改善心功能,治疗期间需监测心电图和甲状腺功能。
甲亢状态下机体代谢率显著升高,心肌细胞能量供需失衡,三磷酸腺苷合成不足可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患者常见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等表现。除抗甲状腺治疗外,需补充辅酶Q10胶囊等改善线粒体功能,限制钠盐摄入减轻心脏负荷,必要时静脉应用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
过量甲状腺激素会增强儿茶酚胺敏感性,导致心率持续增快和血压波动。临床多见收缩压升高、脉压差增大等体征。治疗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富马酸比索洛尔片阻断交感效应,对合并支气管哮喘者可改用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盐酸地尔硫卓片,同时需避免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
长期甲亢未控制可引起心肌纤维排列紊乱、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性改变,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室壁运动异常。此类患者易发生顽固性心力衰竭,除规范抗甲亢治疗外,需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延缓心室重构,严重二尖瓣反流者需考虑瓣膜修复手术。
甲亢性心脏病患者日常需保持低碘饮食,避免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限制剧烈运动防止心脏骤停。建议每周监测静息心率,若持续超过100次/分钟或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立即就诊。长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者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和肝功能,放射性碘治疗后需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控制交感神经兴奋性,睡眠时可抬高床头减轻回心血量。